劳动管理模型
不做事的人对做事的人拥有评价权,做事的人坐在那里要死要活,不做事的人指手画脚,评头论足。 没事的人盯着做事的人,议论做事的人做的事,使得做事的人做不成事也做不好事,于是老板夸奖没事的人,因为它看到别人做不成事,于是老板训斥做事的人,因为它真的没做成事,一些没事的人总是没事做,一些做事的人总有做不完的事,一些没事的人滋事闹事,使得做事的人不得不做更多的事,结果了,好事变坏事,小事变大事,简单的事变成复杂的事
1:情绪劳动
背黑锅,受委屈等都属于情绪劳动。 表扬提升情绪,批评降低情绪。高情绪可以提升脑力劳动的创造力,提升体力劳动的产品质量 管理者乱指挥,瞎批评,分配不公会严重降低情绪值。使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效率极大下降!
一个合格的管理者,一个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规则会极大的提升脑力和体力脑洞的效率!
2:体力劳动
3:脑力劳动
企业有效管理:
真经一句话,假经传万卷!
管理,说到底就是权,责,利三者的合理分配!
流程才有权力,领导只有制定规则的权力
权力,责任,和利益一定要匹配。中间的失衡会导致团队涣散,企业亏损,加班再多,都没有产出!
高层战略的失败,是不可能靠底层员工996战术来弥补的。员工做不出绩效,都是领导的责任!
如何一句话判断是好的管理,还是差的管理?
好的管理激发人的善意,差的管理激发人的怒气。
如果整天上班如上坟,管理绝对有巨大问题。
霍桑实验:开始强调人的心理状态。是否被关注,是否被关心,被尊重等等。 以前管理:提高生产效率,完成目标,把事做好。重点在于标准流程,目标,做事。 不光是工作环境会影响工作效率,还应该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。
用师者王,用友者霸,用徒者亡。老板就是公司发展的天花板。
核心决策高层决定不做什么,做什么。中层负责具体做什么,怎么高效,快捷去做;底层员工负责具体执行。
高层注意了,企业绩效更多是决定于高层的管理水平。中底层只是去执行的手,高层才是决定做什么的脑袋。
做出来的菜不好吃,不符合顾客市场需求,原因在于高层自身。
炒菜炒糊了,原因在于厨师的大脑,而不是切菜的刀;
做菜的材料不新鲜,在于是你一开始就是买的那种不新鲜的食材;
你能否买到足够优质,足够新鲜的食材,取决于你财务的盈利水平,资金量能够承多久;
不同的菜肴对食材的新鲜度要求不一样,不能做炒菜的食材,可以用去做乱炖;
弯弯曲曲的木材和笔直的木材都是有用的,用在不同的地方。
每个人都是有用的,就看你是否把他放到合适的地方。
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,不要去追求完美,100%不出错的人。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100%完美的人。
你使用人才用的是他的长处,要避免他的短板。
高层决策者记住了,能否打胜仗在于你的战略是否正确,战场和战役的胜负交给你的中底层去做,局部战场和战役的胜负改变不了整体战略的成败!把你的时间花在思考战略身上,你去插手战场和战役的过程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!你一个指挥官光思考战略方向就足够你忙的团团转了,你那有时间去管底下具体局部战场?
996战术的勤奋弥补不了指挥官战略的失误!
战略方向错误,战场再多的胜利都是白搭,再奇思妙想的计谋都是白给,再勤奋的996战术都是无用功,也都不能挽回整个战争的失败!
战略方向正确,即使几处战场失败,员工一周只工作8小时,也改变不了整体战争的胜利!
战略方向包括:竞争分析,政治经济环境,上下游企业、供应商关系,资金链、盈利能力,定价策略,团队建设,人才引进,企业文化管理,绩效评定,薪酬体系,人才培养,各种各样管理流程,业务流程等等。
这些还不够高层忙的?你是多无能,才会去想着插手具体局部战争的事务?把这些事务都列一个清单,每一项都列出步骤1、2、3、4的具体步骤,循环往复执行它!
严禁多头指挥,跨级管理,瞎插手!高层绝不能跨过中层直接指挥底层。这将损害中层威信,打乱中层指挥节奏,底层员工被多头指挥,无所适从; 高层不了解具体情况,几乎100%是瞎指挥,严重扰乱整体工作节奏。
底层员工遇到高层直接越过直接领导瞎指挥的。记着说手头很忙,让先去找领导分配工作,实在躲不过要告诉直接领导被谁指挥去做什么事。
高层要自觉通过中层去指挥底层做事! 瞎插手的领导不被干掉,中底层永远是一盘散沙,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。
高层要砍掉手,中层砍掉屁股,底层砍掉脑袋。
绝大多数公司,都没有能力匹配的高层和中层。其实管理是有一套可以复制的工具和方法论的。
推荐华为的IPD研发管理流程,财务管理流程,及其背后一整套的方法论和工具。注意要学习其背后的思想,而不是整体生搬硬套!
这里提一点,互联网的产品开发流程和硬件产品的开发流程差异及其巨大。见过非常多的互联网人士转行做智能硬件产品采用互联网开发流程,最后几乎全军覆没。
互联网开发普遍采用敏捷或类似思想驱动开发,快速试错修正。而硬件产品周期是纯软件产品的至少3倍到10倍时间,试错成本至少相差4个数量级以上。 做硬件的去看看IPD及其背后的思想,采用看板,需求驱动更合适。
严重注意,各位老板不要迷信大公司的管理。
不同规模的团队适用不同的管理方法,管理是有财务成本的,小团队全盘复制大团队的管理方法100%是找死。盈利能力和财务成本支撑不起大团队的管理模式。
一个小团队挖一个大团队的领导过来做管理改革,极大概率是鸡飞蛋打的结局。老板花钱出去学习MBA之类的课程,回来大刀阔斧改革,也几乎事100%找死。 背后的逻辑都是如此。
再说一遍,不同行业、不同规模的团队适用不同的管理方法,管理是有财务成本的!管理要和企业实际财务盈利能力匹配,超前和落后都会导致管理式破产!
记住管理流程不可复制,但管理思想可以复制。可惜的是,绝大多数大公司管理层根本不理解大公司流程背后的管理思想。
从大公司挖一个技术专家,或者从公司内部提拔一个做管理,对绝大多数中小公司来说更合适。绝大多数大公司管理层,能力其实都比不过小公司的小主管,别把大公司平台的能力当作个人能力。
对于底层员工来说,遇到瞎指挥,强制996PUA的,摸鱼吧,坐那里发呆,多喝茶,多去厕所。至于工作量,瞎扯一下,防止你无能的外行领导也看不懂!有时间多学习一下新技术,看看开源项目,有机会就跳槽!
对于企业来说,你就需要有效的绩效管理,真实的反映员工的贡献,公平、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。避免外行领导内行,否则折腾折腾,不久就会变成外行领导外行了。对于程序员这种脑力劳动,任务积分评定是一种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,可以有效避免996,提高员工幸福感,团队整体战斗力。
向管理要绩效!
员工的绩效,90%以上都是由直接领导决定的!
一个能力再强的员工,一直给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可以把他/她的绩效做到零!即使你运气逆天,中500万彩票般的做出来了,在你快成功的时候,安排其他人抢功,或者安排你去做其它的任务。如此,可以让技术专家零绩效!
即使一个人能力再差,是领导心腹,可以安排给其他人打下手,或者干脆挂名不做事。到项目汇报时再抢功,同样可以做到超高绩效!
要解决这个问题,思考了很久,在业界观察了很久。算是找到了一条解决方案。一开始就对所有的任务进行积分评定。所有人,完成什么任务,就获得任务对应难度、时间、复杂度的积分。最终项目总结,按照项目积分占比来评价项目成员的贡献。
这个方法后面单独章节详细介绍。
工作中,有两种人会被骂。一种是做的太好,一种是做得太差。
不招人妒非人才。做的好的人,会被人各种鸡蛋里挑骨头贬低打压,各种各样扯蛋的理由。做的差的人,被骂的理由就比较一致了。两种很好区分。
各位管理层可要注意了,如果看到你的下属集体贬低一个人,一定要注意仔细分辨。不加分辨就处罚,放跑一个得力下属,后果可能非常严重。主力干活的跑了,其他没一个人能顶上去,关键时刻,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差异。
领导PUA你的几种表现
故意制造矛盾
领导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告诉你,有人背后说你坏话,但又不具体指出是谁。他可能会让你自己去判断谁跟你有矛盾。这种行为会让你感到不安和困惑,影响你的工作情绪和效率。
误导工作方向
这种手段通常不容易被察觉,因为领导可能会以工作之名,误导你的工作方向。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走错了方向,导致工作成果不尽如人意。这种手段的隐蔽性很强,因为领导可以利用自己的职权和经验来掌控你的工作进展。
遮掩你的能力
领导可能会遮掩你的工作成绩,不让上级领导看到你的能力和贡献。他可能会把本属于你的工作成绩揽到自己身上,让你在公司的晋升之路被堵死。这种行为会让你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忽视和压制,影响你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。
制造麻烦
领导可能会给你制造麻烦,让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。他可能会让你去对接难搞的部门或人员,明知道对方不好相处,却让你去当炮灰。当你遇到困难时,他可能会说这是对你的考验,但不会给你提供足够的支持。这种行为会让你感到压力和无助,影响你的工作表现和信心。
超量工作任务
领导可能会让你承担超出你职责范围的工作任务,甚至要求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他可能会在人员流失后,让你临时接手多个岗位的工作,但又不及时补充人员。这种行为会让你感到疲惫和无助,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和质量。
员工如何才能自动自发?
需要利益趋同、目标一致、方向一致! 简单来说,就是要让员工用和老板一样的思维来经营企业! 所以,老板首先要学会分钱;然后,定出战略(各考核指标) 最后实现: 利润管理-绩效管理-绩效考核-员工自动自发
【团队激励秘方】
- ❶奖励指向在哪里,团队行为的重点就在哪里;
- ❷老板最重要的不是负责赚钱,而是负责分钱;
- ❸领导者不是死压任务,而是分配奖金;不是派发业绩指标,而是生发激励政策;
- ❹不是好人就有好报,而是好报造就好人。拿明天的钱激励今天的团队,拿社会财富激励自己的团队。
管理知识体系培训
从来不缺乏人才,缺乏的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制度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!
管理工具+管理方法+管理套路
TODO
权力、责任、利益的分配
任何一个职位,他的权力,责任与利益必须想匹配。管理问题追根到底都是这三者之间失衡导致的。
TODO
PUA管理
鞭打快牛
多做多错与多劳多得
上面两种都是非常常见的职场PUA。做的越多,错的越多,到最后年终奖还不如什么都不做的人!
领导只记得你做错了多少事,而不会记得你做成功了多少事。错误少的奖励多,不做事的错误为零反而得到最高奖。
员工对策:每个任务做完后都故意拖时间。直到最后时间节点才提交。看到现有项目里面的bug,错误,不要指出来,等出问题了全公司上上下下急得团团转时再高调亮相解决!(这都是被逼的)暗中积累经验,学习技术,等待时机跳槽。
公司对策: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。按照完成任务积分制,预防未发生问题积分奖励制。
谁提出问题,就要求谁解决问题
不去解决问题,而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!
公司策略:上下管理,都深入两级!防止被中间层管理蒙蔽。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。开除这种不合格的领导。
员工策略:不提出问题,暗中想方法解决。等出问题了全公司上上下下急得团团转时再高调亮相解决!报告问题时,直接抄送给上级的上级,甚至上级的上级的上级。 暗中积累经验,学习技术,等待时机跳槽。
指鹿为马,指黑为白
这是只手遮天,挑选听话小弟的领导会干的事。这是整个团队糜烂到底的节奏!
看不惯,又不愿做狗的,暗中收集证据准备上高层打小报告(找个邮箱发匿名邮件是推荐手段之一),注意不要打草惊蛇,在确保能够一击必杀再出手。出手前最好找好下家。 网络公开也是一种方法,直接让这种垃圾社死。
对于公司来说,上下两级管理是极其有必要的。要定期谈话收集舆情。趁早解决掉垃圾领导。
不是作者不积德,但各种小人实在是太多了。庙小妖风大,池浅王八多,在上规模公司遇到小人的概率更低。要打败小人,你得比小人更懂得小人的招数。你没遇到是你运气好,但遇到一个能恶心死你。
真正做事的,能做成事的。都是堂堂正正,上面这些小人手段不要去用,用了就是断了前进的路了。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远离小人。
如何高效开会
解决:会前无准备,会中无结论,会后无执行!
开会是企业管理中成本(时间,金钱等)非常高的行为。不开会不行, 无效会议更是负面效应。那么如何高效开会了?
会前充分准备
每次开会前,都需要准备这次非议的主题。围绕主题做重复沟通和准备。是总结会议,还是项目阶段会议,还是表彰会议等,准备方式是不同的。
- 上次会议的追踪,后续状态怎么样了?问题是关闭,还是继续跟进,如何跟进?
- 这次会议的主题,议题列表。会前要给相应人员提前发放,沟通,给出一个初步结论,在会议上公开下结论。最好给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内容,时间节点等。
- 不要迷信PPT,做得漂亮与否不重要,重要的是PPT的内容。PPT做得太漂亮,应该算减分项,而不是加分项。一个高新管理者,花大量时间优化PPT特效,视觉效果,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不值!
会议中一定要下结论
- 会议议题每项都需要下一个结论,无论结论是什么。最好打印,给每个议题成员签字确认内容,时间节点等。
- 会议记录在一定时间之内邮件形式发送给全体会议成员,并抄送相关领导。
- 会议记录最好是第三方小组成员,无利益关系,只记录会议信息,帮助会议室准备,会议记录,会后打印跟踪等会议内容。
会议记录可以根据参加人员,时间进行成本估计。人员不同级别每小时不同成本积分,乘以参加人数,会议时间计算这次会议成本。 每次会议的成果记录同样类似做法,会议不同项目记录不同积分。下结论、问题追踪,问题讨论都算积分,不同部门可以有不同记录方法。虽然不同部门不好比较,但同一部门可以看到会议效益是提高还是降低。 如此,可以记录部门每周会议成本,每月会议成本。各个部门会议成本综合记录评比。可以找到高效的管理者
会后一定要追踪执行
- 会议每项议题在下结论后,会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就会围绕这些议题来执行。
- 执行的效果怎么样?完成了那些议题?那些议题挂起,需要更多资源?外部帮助等等?
- 这些都需要记录,作为下次会议准备资料之一。
非黑即白,减少灰度操作空间
越是有效的管理,越是非对即错!减少灰度空间,既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。
存在灰度空间,要么shi> 越是有效的管理,越是非对即错!减少灰度空间,既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。
存在灰度空间,要么是管理能力或方法不对,要么是故意如此,留下甩锅、背后交易空间。
- 绩效考核评分标准化
- 业务流程规范化
- 人员晋升培养体系标准化,流程化
- 薪资体系,奖励体系明确化
- 等等
可以复制的有效管理
高效管理是可以复制的,有规范可循的。一个相关行业经验者,经过有效培训,可以迅速成为一个该行业的合格管理者,
有效培训,决定其下限,行业经验决定其上限!
注意,这些工具只是管理的工具,如厨师手中的刀,要想管理好,主页靠的是管理者对业务、行业、人员的了解和熟悉,这些才是厨师的手艺。
这些管理工具,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了解,可以决定管理者的下限。管理者的上限是管理者对行业,业务,人员等等了解的经验。
内容很多,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来说,知道了名字,就有方法做好!篇幅限制,不会都详细介绍。
使命,景愿,目标
一个成熟的公司,要确认自己的使命,景愿,目标
合格管理者需要那些知识储备
PMBOK 《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》(PMBOK® Guide,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)。都需要了解。基础知识之一。可以几天速成。
一些管理工具和思想。IPD,6西格玛等。看板,敏捷等。SWOT、PDCA、6W2H、SMART、WBS、时间管理、OKR等模型。可以几天速成。
不同业务领域的行业知识。只能慢慢积累,是管理最重要的知识,前面那些了解再多,没有这个就顶多做个辅助管理人员。
PDCA原则意义
Plan:制定目标与计划;
Do:任务展开,组织实施;
Check: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;
Action:纠正偏差,对成果进行标准化,并确定新的目标,制定下一轮计划。
意义:每一项工作,都是一个pdca循环,都需要计划、实施、检查结果,并进一步进行改进,同时进入下一个循环,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善中,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,才可能取得完善每一项工作,完善自己的人生。
5W2H分析法的意义
What:工作的内容和达成的目标;
Why:做这项工作的原因;
Who:参加这项工作的具体人员,以及负责人;
When:在什么时间、什么时间段进行工作;
Where:工作发生的地点 ;
Which:哪一种方法或途径;
How:用什么方法进行;
How much:需要多少成本?
意义:做任何工作都应该从6W2H来思考,这有助于我们的思路的条理化,杜绝盲目性。我们的汇报也应该用6W2H,能节约写报告及看报告的时间。
SMART原则的意义
Specific 具体的;
Measurable 可测量的;
Attainable 可达到的;
Relevant 相关的;
Time based 时间的;
意义:人们在制定工作目标或者任务目标时,考虑一下目标与计划是不是SMART化的。只有具备SMART化的计划才是具有良好可实施性的,也才能指导保证计划得以实现。
有的又如此解释此原则:
——S代表具体(Specific),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,不能笼统;
——M代表可度量(Measurable),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,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;
——A代表可实现(Attainable),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,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;
——R代表现实性(realistic),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,可以证明和观察;
——T代表有时限(time bound),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。
SWOT分析模型的意义
Strengths:优势
Weaknesses:劣势
Opportunities:机会
Threats:威胁
意义:帮您清晰地把握全局,分析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,把握环境提供的机会,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,对我们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时间管理-重要与紧急
A、重要且紧急
紧急状况
迫切的问题
限期完成的工作
你不做其他人也不能做
B、重要不紧急
准备工作
预防措施
价值观的澄清
计划
人际关系的建立
真正的再创造
增进自己的能力
C、紧急不重要
造成干扰的事、电话、
信件、报告
会议
许多迫在眉捷的急事
符合别人期望的事
D、不重要不紧急
忙碌琐碎的事
广告函件
电话
逃避性活动
等待时间
优先顺序=重要性*紧迫性在进行时间安排时,应权衡各种事情的优先顺序,要学会“弹钢琴”;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,防患于未然,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,那将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理被动之中。
任务分解法[WBS]
即Work Breakdown Structure,如何进行WBS分解:目标→任务→工作→活动
WBS分解的原则:
将主体目标逐步细化分解,最底层的任务活动可直接分派到个人去完成;每个任务原则上要求分解到不能再细分为止。
WBS分解的方法:
至上而下与至下而上的充分沟通;
一对一个别交流;
小组讨论。
WBS分解的标准:
分解后的活动结构清晰;
逻辑上形成一个大的活动;
集成了所有的关键因素包含临时的里程碑和监控点;
所有活动全部定义清楚。
意义:学会分解任务,只有将任务分解得足够细,您才能心里有数,您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,您才能统筹安排您的时间表。
OKR,目标与关键结果
OKR 实施过程中起草制定好目标和关键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有效的 OKR 制定需要满足 SMART 原则——明确的、可衡量的、可实现的、有相关性和有时限性。
目标(O)回答的是“我们想做什么”的问题,是定性的,要求能够鼓舞人心,激发团队共鸣。
关键结果(KR)回答的是“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成了目标要求”的问题,是定量的,设计 KR 最具挑战的部分是如何把目标中定性的描述抽象为定量的表示。
最后:只有掌握了正确科学的工作方法,才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,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才能更加从容且有重点的开展工作。好的工作方法,是成功的一半!
应该被裁掉的伪高管
基层员工的绩效来自于其上级的管理。要向管理要效益! 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!
- 经验主义
他总是再说,我们以前在某大公司怎么样做,你们要根据我的方式做! 刻舟求剑!这种经验还不如没有,不同公司,行业,团队大小都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!
- 本位主义
失去了自己干活的能力,只会让团队干活,只会在办公室看报表,失去了一线的观察判断能力。 野蛮指挥,欺上瞒下就是这么发生的。
- 没有胸怀
由于他自己不是那么能干,所以怕属下发展超过他,就故意不停的打压能干的下属。也不敢招聘优秀的员工! 长此以往,团队中小白兔越来越多,人员看起来很多,但没有干实事的能力。有能力的人招来也留不住!
须知
采用Jekyll博客形式,Disqus留言系统。支持RSS订阅
所有文章均滚动更新!
投稿&Star
为了早日击溃996,希望大家可以投稿,Star本项目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